生活中,如果我们太过贪心的话,自然会活得比较辛苦,我们应该做到,尽可能让自己轻松而又没有压力,务实又能保证自己生活!
01
什么都想要,
是因为不知道自已最想要什么
前两天让一个老师帮我做帐号定位诊断,她看了我所有的星球卡片、朋友圈和文章后说:“你最大的问题是,什么都想要做得最好。
比如照顾好孩子、工作、转型、家庭关系等。以你的能力,给你时间都能做好。你不知道清晰的笃定的目标到底是哪个,所以才会有心中的不安。”
什么都想要的毛病,在很多人身上都有。
我有个朋友,每天都很不开心,既想把工作做好,又想把两个孩子带好,还为婆婆和老公天天喜欢打牌的坏习惯操碎了心,每天累死累活还心情差。
我妈也是,每天轮流给两个弟弟带孩子,出钱出力,却因为两边都想顾好,自己累得够呛,反而还觉得没有让两边都满意。
我们生活中的事情可以分成三类:自已的事、他人的事、老天的事。我们只能对自已能掌控的事情百分百负责,尽可能地参与和影响他人的事情,而对老天的事则无能为力。
但很多人,不是去想自已能做些什么,眼睛却总盯着他人的事和老天的事。
什么都想要,本质上,是因为不知道自己的目标是什么。
大部分人,每天都在漫无目的地人生漫游。而能梳理清楚自已的价值观排序,知道自已活着的目的和方向,为了抵达彼岸而清晰坚定地往前走的,只是少数人。
你最想要的是什么,你到底想过一个怎样的人生,怎样做才能达成你想要的目标?
这个目标,一定是有限范围的,是具体而确定的,是围绕你自已的。
而不是,既要这个,又要那个,想把每个人都照顾好,让每个人都认可你。
人生没有平衡,只有取舍。
当你专注在自己的目标上的时候,你才会心安,周围的一切也都会顺遂。因为其他人并不需要你“牺牲自己”为他们服务。
02
什么都想要,
是因为不敢直面自已的弱点
公婆出院后第二天,婆婆说,“我白天来帮你盯会孩子,你休息下吧”。
我下意识地拒绝了:“没事,宝宝上午大部分时间也是在睡觉,你们多休息下吧”。
我不喜欢找婆婆帮忙,无论是做饭还是带娃,邻居们误以为是我懂事体谅父母,其实,我只是不愿意示弱和求助罢了。
我好像一直在过一种,让自己和他人都很累的生活。
而这种亲力亲为追求完美的背后,只不过是不愿意承认自己的弱小无助罢了。
我绝不会承认:我不行,我做不动,我太累了;也绝不会请求说:你来帮帮我吧!
哪怕再累,也要咬牙坚持。婆婆可以来帮我,但理由绝对不是我不行,也绝不能是我主动开口。
不敢承认自己的弱小,也就是不敢直面自己的缺点,不敢正视真正的自已。
我其实很清楚,没有人是完美的。
每个人都是丰富而立体的,必定有长处有短处,有优点有缺点。
可我为什么允许其他人表现出不足,但不允许自己这样呢? 为何我必须要全能,既要工作能力强,还要大方漂亮,会照顾孩子,做饭陪玩教育样样精通呢?
每一个完美主义情结的背后,其实都有一个没有被接纳的子人格,你总想成为那个更好的自己,是因为你接纳不了那个不好的,无能的、没用的、笨的,丑的,不如别人的那个自己。
如果你不接纳自己的缺点,你就永远在自我攻击。只有察觉到自己内心的模式,才能不断地去疗愈,去接纳自己的每一个子人格,允许自己的不开心,不完美或是不好的特点。直到慢慢明白,不完美的自已,有缺点的自已,才是完整的自已。
有句话说得好:“成功与功成名就没什么关系,成功就是一个人捍卫自已的完整性”。
关照自己,接纳自己,爱自己,是我们人生中最伟大的慈悲之举。
03
走出“什么都想要”的怪圈
第一、梳理自己的价值和期待
聆听自己的内心,看看自己到底最想要什么,有时候反而是最难的事情。
做一件事情之前,可以想想,如果你一个人在荒岛上,没有其他人的关注和期待,你还会选择做这件事吗? 如果你一个人休假在家,没有任何的压力或命令,你还会做这件事吗?
只有放下一切的担心、比较和恐惧,才能真正觉察出自己想做的事。
每个人的价值观排序都是不同的,在自由、影响力、爱、家庭、兴趣……等诸多选项里,你最看重什么?你会怎样来排序呢?
每个人期待的理想生活也是不同的,你的十年愿景生活是怎样的?如果当下的一切问题都被解决,你的理想生活画面是怎样的?
这些问题的答案,就是我们的目标。而寻求答案的过程并不容易,它需要清晰的自我认知和大量的自我学习成长。
第二、接纳自己,勇敢做自己
我十分清楚,自己虽然擅长和热爱很多事情,比如做饭,比如陪娃,比如阅读写作,但我最想做的,是能够思考和表达自己。
所以,如果时间有限的话,我最看重的是影响力,是他人的认可,其次才是自由和爱。
可即使我通过长久地觉察和梳理,清楚地知道了自已的价值观排序,但在生活面前,我还是做成了一个惯性的牵线木偶。
我的身体里好像有一种惯性:做任何事情都只允许自己全情投入,而不管这件事情是否是我内心真正想做的事情。这么多年,我从未允许自己,看到一件事,笃定地说:这不是我的事,我不负责,这不是我的目标,我不想做。我甚至都没有给自已时间去细细思考,这件事,自已到底想不想做。
说白了,还是多年的讨好型性格使然,被家庭和社会教育后的习惯使然,不敢直面自己的需要,不敢做真正的自己。
所以,要接纳自已的缺点,允许自已在某些方面不擅长不喜欢,勇敢追求自已真正想要的东西。
第三、接受他人的帮助
原来的我,不喜欢接受他人的帮助,宁愿自己受苦受累。
一方面,觉得他人做事效率不高;另一方面,不愿意欠别人的人情。我总觉得,我10分钟能做好的事情,你非要花一个小时,我并不需要你。
最近几天一人带两娃,才意识到,自已效率再高也有精力不济的时候。以前公婆哪怕只是帮了一点小忙,也是极好的。这个忙的大小,对我而言可能没什么,但对他们来说,那就是倾注了对孩子全部的爱。
《动机心理学》里说,归属感是人类的三大核心需求之一(三大需求分别是自主、能力和归属),而接受他人的帮助,其实就是在满足他人的归属需求。
如果你总是拒绝他人的帮助,其实,也就是在间接剥夺他人的归属感。
也就是说,你想要表现得“独立自主能干”,其实是伤害了他人,生而为人渴望被他人需要的底层愿望。
什么都想要,才是我们最大的敌人。
如果你总是抱怨外在环境,觉得没时间、没资源、没条件去追求自己的理想。可能大概率,不是外在环境的问题,只是你自己的问题而已。
我们要不断反思自己的行为,觉察自已的限制性信念。
只有分清主次,抓大放小,才能离你心中的目标越来越近。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权利人取得联系,稿费领取与侵权删除请联系我们,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与稿费】。
求助问答
最新测试
595 测试
立即测试
33001 测试
立即测试
591 测试
立即测试
571 测试
立即测试
2250 测试
立即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