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到这三点 可以成为真正的自己
作者:亮亮 2022-01-25 15:14:47 成长心理

做自己,取悦自己,才是我们该活成的样子,无需估计别人看法,前两天,我写了一篇有关电影《海上钢琴师》的文章,主要说了影片中的主角1900,选择不下船,是因为他清楚知道自己的生活方式是怎样的,并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过一生,他是一个真正活过的人。

做到这三点 可以成为真正的自己

后来,有读者留言说“现实生活中很少有人做到这样,因为有家人、亲戚,你不结婚都是很大的罪过,更不要说做自己了”。的确,现实生活中的我们,很难真正按照自己的意愿,尊重自己的想法去生活,因为外界有很多阻碍因素。

国内知名心理咨询师武志红老师在《身体知道答案》一书中就说了这样一个案例:

一位漂亮迷人又非常能干的女生,为了家庭和睦,对老公言听计从,比如,她很喜欢吃海鲜,但因为老公不喜欢吃,她就从不吃海鲜;按照老公的要求,她每天晚上无论有什么工作或应酬,都不会迟于10点半回家等等。

对于这个女生来说,她不能做自己,就是因为外界所谓的“女性要以家为重、老公为主”的观念。

其实,像这样的女生有很多,他们无法做自己,或许不是因为老公,很可能是因为父母,或他人的期待。那么,这样的人怎么能“成为自己”呢?

今天的文章,我们就来说说。

01

过于在意外在的评价系统,

未必得到认同

渴望他人肯定和认同,是每个人的需求,但过于在意他人的评价,未必会得到好的结果。

前面提到《身体知道答案》一书中那个例子的结局是,女生被抛弃了。离婚前三个月,她和老公为了庆祝结婚五周年,还去了杭州西湖度假。没想到,最后的结果竟是这样的。后来女生知道了,离婚的原因是,对方有了第三者。

女生想不通,她觉得爱一个人就是要尊重他的选择,他们很快办理了离婚手续,但她整个人立即垮掉了。

既然10年的感情都可以毁于一旦,既然最亲密的人都不可以信任,那么这个世界上还有谁可以信任呢?还有什么可以依靠呢?她想结束自己的生命。好在,两次的轻生都被亲友发现并救了回来。

为什么她付出了这么多,没有回报,反倒被抛弃?

在我看来,因为她在这段感情中失去了自己。没有自我的人,会给对方带来压力,也会在离婚后彻底失去生活的动力。

既然已经分手,那么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找回自己。

02

找回自己,

不再以别人为中心

后来,这个女生的朋友帮她找到一个心理咨询师,来慢慢疗愈她的伤口。

那位咨询师首先做的是,激发出这个女生身上活的力量。

在这个女生身上,有两种力量,即生的力量和死的力量。死的力量让她两次轻生,而生的力量可以让她活下来,于是,咨询师问她一个问题——“你心中有没有一些遗憾”,女生想了想,说出了两个遗憾,一个是从来没有去吃过海鲜,另一个是每天晚上都是10点半回到家,从未破例。

接下来,咨询师要求这个女生去弥补这两个遗憾,女生欣然同意。

当她完成这两个愿望后,咨询师又让女生列出几个“愿望清单”,然后用三个月时间去实现它们,比如和上司吵一架、去香山看红叶、痛痛快快地吃顿川菜等等。

以前这个女生,一直以老公和家为中心,忽略了自己的感受,也失去了自己,而她开始围绕自己的感觉和需求转时,心中生的力量在逐渐增大,进而重拾生活的热情和信心。

可见,当一个人开始在乎自己内心的感觉和体验时,就会慢慢找回自己。亲密关系中,过于“无私”,无益于关系的维系,只有学会“自私”一点,才能保持关系的平衡,不至于一旦对方离开,就严重否定自己。

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要忘记照顾好自己。

03

成为你自己,

从这三点开始努力

其实,案例中的女生之所以那么在意外在的评价系统,主要是因为在成长的过程中,她得到的积极关注都是有条件的,而很少得到无条件积极关注。

也就是说,她内心的逻辑是“只有自己成为贤妻良母,顺从老公,才能得到老公的爱,否则老公就会不喜欢自己”,这样的思维模式让她一直围绕别人的感觉转,完全忽略了自己的想法。

那么,她需要怎样做才能找回自己,成为自己呢?

武志红老师在《身体知道答案》一书中,给了我们三点建议,以在“成为自己”这条路上克服一些障碍:

其一,远离人格面具。

人格面具,是心理学家荣格提出来的一个概念,指的是一个人在不同的场合会有不同的心理状态。就像例子中的女生,她要在家里表现出“贤妻”的形象,在单位要表现出“听话能干”的员工等等,这就是一种自然的心理防御。

但是,如果一个人过分热衷和沉溺于自己扮演的角色,把自己仅仅认同于自己扮演的角色,人格的其它方面就会受到排斥。换句话说,一个人只有卸下人格面具,接纳和尊重自己的真实性格和情感,才会成为一个快乐的人。

其二,远离“应该”思维。

美国心理学家阿尔伯特·艾利斯提出的ABC理论告诉我们,人的情绪和行为障碍不是由于某一激发事件直接所引起,而是由经受这一事件的个体对它不正确的认知和评价引起的信念,最后导致在特定情景下的情绪和行为后果。

就像案例中的女生,她的崩溃,就是由自己的“应该”思维引起的。她认为自己“应该”成为“好的妻子”,不允许自己做得不好,而这种“应该”越多,她的心灵自由会越小,于是一时无法接受离婚的现实。当她开始尊重自己的感觉,不那么在意他人的看法,内心的声音才会越来越强大。

其三,不再迎合别人的期待。

当一个人开始尊重自己的感觉,以内在评价系统为主时,就不再迎合别人的期待,进而活出了自己。案例中的女生在一一完成自己的心愿清单时,就意识到原来活着是多么美好。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真正“成为自己”的人,是不希望成为别人“应该”成为的样子,而是能够按照自己意愿,成为自己想成为的样子。

正如武志红老师说的:“生命的意义,是成为自己。”

希望我们都能成为自己。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权利人取得联系,稿费领取与侵权删除请联系我们,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与稿费】。

  • 心理学mbti心理咨询MBTI职业性格与人格测试抑郁症抑郁症测试人际关系职场心理求助问答易怒症爱情挽回产后抑郁